★ 組織理論編年表
★
|
||||||
◆古典理論時期
|
||||||
|
1491 BC
|
★《出埃及記》→授權、不再依賴層級節制。
|
||||
1776
|
Adam Smith亞當史密斯
|
《國富論》→首先提出「分工」概念
|
||||
1900-1926
典範I:
政治與行政分立
|
1904
|
Gilbreth吉爾布萊斯
|
《動時研究》→研究如何提高效率、績效
|
|||
1911
|
Taylor泰勒
|
《科學管理原則》
|
||||
1916
|
Fayol費堯
|
《一般管理與工業管理》
|
||||
1922
|
Weber韋伯
|
「官僚理想型」
|
||||
◆新古典與行為科學時期
|
||||||
1927-1937
典範II:
行政原則確立
|
1924-
1932
|
Mayo梅堯、
Whitehead懷德海、
Roethlisberger、
羅次力斯柏格
|
★霍桑研究
|
|||
|
1938
|
Barnard巴納德
|
《主管人員之功能》→影響Simon、Burns
|
|||
1943
|
Maslow馬斯洛
|
〈人類動機理論〉→1969發表Z理論(第六層需求)
|
||||
1946
|
Simon賽門
|
〈行政諺語〉
|
||||
1947
|
《行政行為》→強調以邏輯實證論的觀點來探討決策制定。
|
|||||
1948
|
Waldo瓦爾多
|
《行政國》攻擊「效率的基本教義」、「新公共行政」發起者
|
||||
1950-1970
典範III:
政治科學
|
1954
|
Drucker杜拉克
|
《管理實務》→提出「目標管理」
|
|||
1957
|
McGregor麥克葛瑞格
|
《企業的人性面》→X理論、Y理論
|
||||
1959
|
Lindblom林布隆
|
《漸進調適之科學》→發展出「漸進主義」一詞
|
||||
1964
|
Blake布萊克 &
Mouton毛頓
|
《管理格道》→將管理型態區分為五類(圖解)
|
||||
◆系統權變理論時期
|
||||||
1951
|
Bertalanffy薄特蘭菲
|
〈一般系統理論:科學整合的新途徑〉→最早提出系統概念
|
||||
1956-1970
典範IV:
管理學
|
1960
|
Parsons帕森思
|
《現代社會之結構與過程》→AGIL、社會系統論
|
|||
1961
|
|
設計計畫預算正式使用於政府部門:美國國防部
|
||||
1966
|
Katz卡慈 &
Kahn卡恩
|
《組織的社會心理學》→開放系統觀點
|
||||
1968
|
Waldo瓦爾多
|
倡導「新公共行政」
|
||||
1970~
典範V:
公共行政時期
|
1972
|
Kast卡斯特 &
Rosenzweig羅森威格
|
《一般系統理論:組織與管理之應用》
|
|||
1973
|
《組織與管理的權變觀點》
|
|||||
1976
|
Luthans陸慎思
|
《管理導論:一個權變途徑》
|
||||
1977
|
Luthans陸慎思 &
Stwart史特渥
|
《管理的一般權變理論》
|
||||
◆組織文化改革運動時期
|
||||||
1981
|
William Ouchi威廉大內
|
★《Z理論》→Z型組織
|
||||
1981
|
Pascale珮思嘉 &
Athos阿瑟斯
|
《日本管理之藝術》
|
||||
1982
|
Peters彼得斯 &
Waterman瓦特曼
|
《追求卓越》→80年代最暢銷之企管與組織論著
|
||||
1990
|
Peter Senge聖吉
|
《第五項修煉:心智之提昇》
|
||||
1992
|
Osborne奧斯本 &
Gaebler蓋伯樂
|
《新政府運動》→提出「企業精神政府」一詞,興起政府改革「勵革」(REGO)風潮
|
||||
◆後現代主義與資訊科技時期
|
||||||
1988
|
Zuboff魯伯夫
|
〈聰明機器的年代:層級節制在資訊化組織中的限制〉
|
||||
1990
|
Weick威克
|
〈將科技視為雙關語:在新科技尋求意義〉
|
||||
1993
|
Bergquist伯奎斯特
|
《後現代思維:藝術與科學和一爐而治之》
|
||||
1993
|
Ostrom歐斯壯
|
將公共選擇理論運用在公共行政。
|
||||
1993
|
Kiel凱爾
|
〈非線性動態分析:評估政府機構中之系統觀點〉
|
||||
1994
|
《管理政府中的混沌現象與複雜性》
|
★ 三大理論時期 ★
|
||
傳統理論時期/
古典理論時期
|
科學管理學派
|
Taylor泰勒、Gilbreth吉爾布萊斯、Gantt甘特
|
行政管理學派
|
Fayol費堯、Gulick古立克
|
|
動態管理學派
|
Follett傅麗特
|
|
官僚型模學派
|
Weber韋伯、Heckscher哈克契
|
|
行為科學時期/
修正理論時期/
人群關係時期
|
霍桑實驗學派
|
Mayo梅堯、Whitehead懷德海、Roethlisberger羅茲力斯伯格 & Dickson狄更生
|
動態平衡學派
|
Barnard巴納德
|
|
理性決策學派
|
Simon賽門
|
|
需求層級學派
|
Maslow馬斯洛
|
|
人性本善學派
|
McGregor麥克葛瑞格
|
|
激勵保健學派/
雙因素理論
|
Herzberg賀茲伯格
|
|
人群關係學派
|
|
|
後人群關係學派
|
Argyris阿吉里斯、Maslow馬斯洛、McGregor麥克葛瑞格、Bennis班尼士
|
|
系統權變時期
|
一般系統理論
|
Bertalanffy薄特蘭菲
|
系統層次論
|
Boulding鮑丁
|
|
環境系統論
|
Kast卡司特、Rosenzweig羅森威格
|
|
社會系統論
|
Parsons帕森思
|
|
生態系統論
|
Gaus高斯、Dahl達爾 & Parsons帕森思、Riggs雷格斯
|
|
權變理論
|
Kast卡司特、Rosenzweig羅森威格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