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體系)途徑(System Approach)
*提出:
伊斯頓(D. Easton),《政治系統》。1950 年代由伊斯頓提出,又稱「系統
研究途徑」(System Approach)、「系統理論」(System Theory)。以系統
概念取代國家概念。主張「國家」(State)概念過於抽象,共有145 種定義
,因此必須完全放棄「國家」此一用詞。此一主張使得「系統」取代「國家
」一詞,在「政治系統論」與「結構功能論」的出現下,使得國家研究幾乎
澈底消失。
*理論目的:
建立統一性理論;總體研究分析架構。
*系統要點:
1.系統是次級系統。
2.系統是開放系統。
3.系統主要維持均衡與穩定。
4.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功能。
5.系統具有危機的可能性。
6.「政治系統論」的模型(內容):
系統的主要功能在於處理「環境」的影響。環境的影響即環境進入政治系統者,稱之為「輸入項」(Input),其指標為「要求」(Demands)與「支持」(Support)。經過系統的「轉換」後,產出了權威者的決定與行動即為「輸出項」(Output)。「輸出項」又對環境造成影響,環境又「反饋」(Feedback
)成為「輸入項」(新的要求與支持)。
◎結構功能途徑(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提出:
奧蒙(G. A. Almond)的《比較政治:一項發展的途徑》、《開發中地區的政
治》等著作,將社會學的結構功能論引入政治學研究,提出政治學結構功能
論。探討社會中各種次級體系、不同結構對於基本體系所產生的正面、負面
作用之研究途徑,得以產生假設其組織現有的政治知識,並對政治現象提出
解釋。
重要概念:
結構(Structure):一個社會或次級單位的各種安排,這種安排乃是一個型
態且具有可觀察的一致性,並據此安排而行動。(選舉制度;徵兵制度)
功能(Function):結構單元活動下所造成情況與狀態。包含「顯性」(行
為者蓄意達到)與「隱性」(行為者非蓄意達到)。(民主甄補;防衛力
量)
*基本假定:
1.政治系統皆有結構。
2.政治系統具有相同功能。
3.政治結構具有多項功能。
4.政治體系皆為混合體系。
5.三個層面議題功能:(奧蒙、包威爾合著《比較政治:一項發展的途徑》)
6.系統維繫與調適功能(System Maintainment Adaptation Functions)政治系統
為求存續、避免崩潰而所必須履行與維持的功能。包含政治甄補、政治社
會化、政治溝通。
7.轉換功能(Conversion Functions):指涉具中立性的系統內部,從政治系統
出現,系統中各種關係之互動直到最終價值分配的過程,此一過程即為政
治過程-利益表達、利益匯集、政策決定、政策執行。
8.能力功能(Capability Functions):意指政治系統(政府)處理輸入項、輸
出項、內部需求的能力,影響政治系統在環境中的表現。是政治系統的權
威性分配作用(分四類)-汲取的、分配的、規範的、符號的。
◎「政治系統論」與「結構功能論」之異同
相同點:
1.皆為總體政治理論與分析架構。
2.皆將國家作為一種履行某種「功能」的「系統」或「結構體系」,因此國
家並不具自主性。
3.皆採行為主義研究的科學方法。
*相異點:
1.層次與描述不同:「結構功能論」屬於「政治系統論」的一部分。「結構
功能論」描述政治系統中各變項如何履行功能。「政治系統論」描述政治
系統的整體運作互動過程。
2.分析基礎不同:「結構功能論」以個體作為分析基礎,處理各變項之輸出
,以及結構與功能的對應。「政治系統論」以整體作為分析基礎,處理各
變項間的互動。
3.分析對象不同:「結構功能論」適合以政府部門為其分析對象。「政治系
統論」適合以整體政治架構為其分析對象。
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 本法適用於行政院及其所屬各級機關。但國防組織、外交駐外機構、 警察機關組織、檢察機關、調查機關及海岸巡防機關組織法 律另有規 定者,從其規定。 • 機構 VS 附屬機構 機構 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
-
Key 行政訴訟 程序不合→裁定駁回 ( 格式 、 資格 、 逾期 、 範圍 ) 實體不合→判決駁回 ( 無理由 ) 訴願 程序不合→不受理 ( 格式 、 資格 、 逾期 、 範圍 ) 口訣:程受(承受) 實體不合→決定駁回 ( 無理由 )...
-
內閣制 一、 內閣制的特徵 ( 英國 ) → 一次元的民主 1 虛位元首 : 英王除了名義上代表國家,對政治處超然地位,不負政治責任。 虛位元首須遵守的原則主要有三: ( 1 ) 元首必須任命多數黨領袖為閣揆,而非自己所關愛...
-
公共政策模型 壹、模型的意義與功能 模型是現實世界某些面向的簡化表示。 模型的功用: 透過模型的建構來瞭解複雜的公共政策過程; 可以用更簡化的語言表瞭解誰制訂公共政策? 可以對公共政策制訂提供合理的解釋。
-
企業型政府 ◎ 源起 (同 政府改造 源起) 各國行政革新的方案重要措施的根據原則 撙節施政成本 、 提高服務效能 ,經常面臨「雙環困境」而引起人民負面回應,所以提出「第三種選擇」 - 企業型政府。 ◎ 企業型政府的 內涵 所謂企業型政府...
-
政府再造 1980 年以來,政府再造運動席捲世界各國,其改造內涵乃為適應各國政府普遍面對嚴重的財務危機、組織過度澎脹、無效率之困境。希望透過政府組織的精簡、法令之鬆綁及企業經營精神與策略之運用,在捉襟見肘的政府財政狀況下,強化政府的行政效率、效能。按照「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