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公共管理的興起、概念、研究途徑


 公共管理的興起-威爾遜 《行政研究》師法企業的公共行政
蓋爾森 歐波曼  《美國公共管理研究》公共管理五項功能 PAFHRIER
1.   PA  政策分析 Policy Analysis
      2.   F   財務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
      3.HR 人力資源管理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  I   資訊管理 Information Management
      5.  ER  對外關係 External Relation

 公共管理的概念 (四面向及角度來看公共管理)
一、管理主義 :好的管理可以醫治社會與經濟的毛病,管理主義5項主張
1.      社會的進步有賴於經濟生產力提高
2.      必須運用先進的科技以提高生力
3.      唯有透過紀律性的公務人力才能以科技實踐目標
4.      政府經營的成功有賴於管理者的專業
5.      管理者必須擁有管理的權力才能執行其重要角色
二、公共行政:主張公共行政的運作必須依據特定的次序和原則,強調公共行政的「公共」特質,公民社會與市場無法取代公共行政的運作。
三、政策管理:政策管理的概念
1.      公共管理政策分析緊密結合,兩者不可分
2.      政策管理者所進行的活動非常廣泛,包括 需求認定 備選方案分析 計畫選擇、資源配置 其工作內容與政策分析重疊無法分離
3.      政策管理活動有行政責任、個人能力和組織能量的限制
4.      政策管理的目的在於為政府的政策行動進行政治上有利的解釋
四、新公共管理
1.      重新設計組織結構,改變成 政策 行政 (領航與操槳)分離的組織結構
2.      充份授能管理人員,使組織扁平化,有利績效目標達成
3.      依據「經濟、效率、效能」等標準來衡量組織的成就
4.      將組織轉換成能與「新公共服務模式」強調市場及企業價值調和的文化
5.      運用人力資源管理技術,持續進行結構與組織的的變革
6.      建立「契約關係」
7.      建立具彈性、回應力及學習的公共組織

    公共服務 特質
一、公管是將企業管理手運用於公部門上,並未改變公部門的主體性
二、公管選擇性的運用市場機制手段,並非將公共服務完全市場化
三、公管既非公共行政,亦非政策執行,並未排斥兩者的內涵,而是主張予以吸收與修正
四、公共管理重視外部環境,強調最高管理者的策略設計
五、公共管理完全等於政府管理,而是私部門、非營利部門、公民社會或個人進行「公私合夥」的合作模式
六、公共管理 政策分析 具有密切關係

    公共管理的 範圍
史達林 《公部門的管理》區分公共管理範圍
(一)方案管理:公共管理者必須發揮管理功能,包括規劃、決策、執行、評估、組織、領導與溝通
(二)資源管理:有關個人、團體和組織行為的研究,包括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及資訊管理等
(三)政治管理:在民主政治之下,公共管理面對許多頭家,如民眾、政黨、利益團體、大眾媒介、民意機關及行政首長,彼此之間的互動是一門學問,而史達林認為公
共管理耗在政治管理的時間是最多的

     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徑
一、            企業的研究途徑 Business ( B途徑 )
1.      偏好運用企業管理原則
2.      對公私部門間的差異不作嚴格的區分
3.      對策略與組織管理重視外,並強調組織設計、人力資源、預算等過程取向的研究
4.      量化的實驗設計作為主要研究方法,個案研究為輔助
5.      研究對象是具文官資格的公共管理者

二、            政策的研究途徑 Policy   (P途徑 )
1.      企圖形成獨立政策研究領域,認為和公共行政沒有關係
2.      認為公私部門存在差異
3.      以個案研究為主
4.      研究的對象是政務官vs高階管理者

    公共管理的 問題 (三M問題)班恩(Behn)教授
1、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從信任問題、治理問題到企業精神問題來治理
(1)    信任問題:如何增強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之間的信任,彌補政務官與事
務官之間的隙縫,強化各部門的凝聚力
(2)    治理問題:政府應如何運作?立法與行政部門的責任劃分?如何釐清政
務官與事務官政策制定和執行的責任?
(3)    企業精神問題:公共管理應如何發展符合行政倫理實際的的企業精神
2、 動機管理(Motivation)公共管理者如何激勵組織成員盡心盡力來達成公共目的
3、 測量管理(Measurement)公共管理者如何衡量施政成果來顯示達成目標的績效?
    公共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 (卡茲)
1.      概念化能力:(高階主管具備)屬直觀能力,具備宏觀視野、策略性思維的能力與環境應變、
全方位的運作能力
2.      人際間能力:(中階主管具備)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互動模式,情緒商數EQ是管理者
人際間技能的一項量指標
3.      技術能力:(基層人員)具備良好的技術能力以達成目標

    公共管理者應扮演的角色 (米茲伯格)
(一)際角色:1.領導者   2.頭臉角色  3.連絡人
(二)訊角色:1.監理者   2.傳播者    3.發言人
(三)策角色:1.企業家   2.干擾處理者 3.資源分配者  4.談判者

    公共管理指涉對象 (傅德瑞克森)
(一)多元團體模式:又稱多元主義模式,此模式是利益團體互動的淨值就公益。公共性即「利益團體協商妥協的均衡點」,缺點是協商妥協結果將偏向有權有勢者的利益,而非全民利益
(二)公共選擇模式:主張公共社會就是經濟市場,公共利益就是「每個成員依功利本位的 點計算個人利益的總和」,所謂公共對象是指政府功能的消費者,政府的職責是在提供一個安全秩序的穩定環境,好讓個人依照其理性,自由的追求計算自我利益,缺點是忽視弱勢團體
(三)代議政治模式:公共性就是「政治與法律的體現」,公共對象就是民選首長及民代,行政人員必須執行國會通過的法律,服從上級的命令,行使裁量權也是以首長的意見為主。
(四)服務顧客模式:公共對象就是第一線行政人員服務的團體,強調顧客至上,公共利益就是「顧客滿意」
(五)公民資格模式:公共對象指具知識又肯參與事務的良民。行政機關應透過社區集會或資訊公開等方式去發掘優秀公民,協助他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公共利益就是「公民對話所形成的共享價值」。強調民主行政的建立與展現。

    五大指涉對象 
(一)多元團體模式:利益團體
(二)公共選擇模式:理性抉擇者
(三)代議政治模式:民代 政務官
(四)服務顧客模式:消費群體
(五)公民資格模式:優秀公民 

    公共性的功能
(一)凝聚功能   :公共利益可以吸納不同觀點的利益作為利益的範疇
(二)合法化功能 :政治系統透過公共利益的訴求與整合,同時對行政職能發揮合法作用,使行政人員執行職務合法化。
(三)授權功能   :公共利益概念模糊,使得行政機關與官僚人員在法律或國會授權的情形下,給予裁量權。
(四)代表功能   :在公共利益下,提醒公民與公僕在政治運作的場合中,政策制定應以公共利益為依歸,才能兼顧弱勢族群的需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 本法適用於行政院及其所屬各級機關。但國防組織、外交駐外機構、 警察機關組織、檢察機關、調查機關及海岸巡防機關組織法 律另有規 定者,從其規定。 •       機構 VS 附屬機構 機構 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