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行為的研究途徑
1.生態學研究途徑: (口訣:芝加哥-生態學→孳生)
由集體推論個體(芝加哥學派) 相關人口學的統計數據,探究不同環境背景因素對於各選區投票率或選民投票方向的影響 => 容易造成[生態謬誤]...以偏概全
2.社會學研究途徑: (口訣:哥倫比亞-社會學→鴿舍)
強調社會與傳播影響選民投票行為。該學派首重社經地位、宗教和居住地等因素對於投票行為的影響。例如,學者 Lazarsfekl 與 Berelson 等人以選民對於選舉資訊的吸收與判斷為研究焦點,強調在選舉過程當中,選民個人所接觸的大眾傳播媒體、次級團體,以及選民個人網絡等,不僅會影響選民對於選舉資訊的取得,也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決定。以這些因素,其發展出著名的政治傾向指標
強調社會與傳播影響選民投票行為。該學派首重社經地位、宗教和居住地等因素對於投票行為的影響。例如,學者 Lazarsfekl 與 Berelson 等人以選民對於選舉資訊的吸收與判斷為研究焦點,強調在選舉過程當中,選民個人所接觸的大眾傳播媒體、次級團體,以及選民個人網絡等,不僅會影響選民對於選舉資訊的取得,也會影響選民的投票決定。以這些因素,其發展出著名的政治傾向指標
(1)Lazarsfeld(哥倫比亞學派):
選民個人所接觸的大眾傳播媒體或次級團體等,
不僅會影響選民對於選舉資訊的取得,
也會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為
(2)Lipset與Rokkan:
選民個人的社會背景將影響其投票決定
ex:藍領階級的選民會特別關注有關工人的福利
3.社會心理學研究途徑: (口訣:密西根-心理學→秘辛)
社會因素+心理因素
漏斗狀因果模型
Campbell和Converse等人提出(密西根學派)
投票決定因素:1.政黨認同;2.議題取向:3.候選人取向
投票決定因素:1.政黨認同;2.議題取向:3.候選人取向
1. 強調選民的心理因素對其投票行為的影響,尤其是政黨認同
2. 提出選民投票決定的「漏斗狀因果模型」,社會結構因素、候選人因素、甚至是選舉過程中的各項事件。
4.經濟學研究途徑:
(理性投票模型)
最具代表性的論述來自黨斯(唐斯)Downs在1957年所出版的<<民主的經濟理論>>選民在選舉中的行為,如同在市場中的消費行為,會理性的增加其自身利益
考題參考
(A)哥倫比亞學派
(B)芝加哥學派
(C)理性學派
(D)密西根學派
1. 強調選民可以客觀的對各候選人或是政黨進行評估,並以成本—效益
的觀念,選擇一個成本最小,但效益最大的結果。
2. 選民會在選舉當中評估候選人或是政黨的政策立場,甚至評估其贏得
選舉的機會,因而產生棄保效應。考題參考
1.
針對投票行為的研究,主要是採取選區的總體資料,以及相關人口學的統計數據,以探究不同環境脈絡背景因素對於
各選區之投票率或選民投票方向的影響,此一研究途徑是指:
(A)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
(B)哥倫比亞學派(Columbia School)
(C)密西根學派(Michigan School)
(D)理性選擇學派(Rational Choice)
(A)芝加哥學派(Chicago School)
(B)哥倫比亞學派(Columbia School)
(C)密西根學派(Michigan School)
(D)理性選擇學派(Rational Choice)
2.
早期的投票行為研究中,有一派學者強調選民所屬的團體是影響選民投票行為最重要的因素,請問此一學派被稱為什麼?
(A)密西根學派
(B)哥倫比亞學派
(C)芝加哥學派
(D)普林斯頓學派
3. 在投票行為理論中,下列那一個學派特別重視政黨認同因素對投票行為的影響?(A)密西根學派
(B)哥倫比亞學派
(C)芝加哥學派
(D)普林斯頓學派
(A)哥倫比亞學派
(B)芝加哥學派
(C)理性學派
(D)密西根學派
台灣選民投票行為依據
〈一〉政黨取向
1. 所謂政黨認同是一個人認為他屬於某個政黨,因此政黨認同是一種
感覺或態度。
2. 在政黨紀律良好,其政綱能引導選民作較清楚抉擇的國家,政黨取向
的選民為數較多。
3. 政黨取向的選民仍是三種取向中占最大比例的。
〈二〉候選人取向
1. 投票時僅依其對候選人的看法而決定要投誰一票。
2. 存有「英雄崇拜」心理,尤其年輕人較多。
3. 在危機時期或國家面臨重大困難時,他們會把票投給其認為能解決危
機的候選人。
4. 低層職位中,候選人與選民的親友、鄰居等關係也是投票時重要考慮
的因素之一。
〈三〉政見取向
1. 仔細推敲其利弊及對自己的影響,而把票投給他。
2. 被政治學者稱作最理性的選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