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2017年6月16日 星期五

激勵

激勵員工

一、何謂激勵?
激勵:是指人們在滿足個人某些需求的前提下,為達成組織目標而願意盡最大努力的意願
二、早期的激勵理論
()Maslow 需求層次理論
1.生理需求-食物、飲水、居住、性滿足
2.安全需求-生理與心理的安全、免於受到傷害的需求
3.社會需求-愛情、歸屬感、接納
4.尊重需求-包括內部的尊重,如:自尊、自主
5.自我實現需求-發揮個人潛能


()McGregor XY理論
1. X理論-它假設員工沒什麼企圖心、不喜歡工作、想逃避責任,而需要有嚴密的控制
2. Y理論-它假設員工會自動自發、接受責任並會主動負責,同時還認為工作是自然的活動
3. 並沒有證據可證實X理論和Y理論的正確性
並沒有證據根據Y理論來改變管理的行動,可以使員工受到更多的激勵
()Herzberg 的雙因子理論
1. Herzberg主張:內在因子與工作滿足及工作激勵有關。反之,外在因子與工作不滿足有關。
2. Herzberg認為決定工作成敗最主要的原因是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所以Herzberg 進行一項「人們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的調查。
3. 激勵因子與工作滿足有關;保健因子與工作不滿足有關人。當人們對工作滿足時,傾向歸因於自己的特徵所致;當人們對工作不滿足時,傾向歸因於自己的特徵外在因素所致。
保健因子:指工作時身體與保健的狀況。當員工保健需求不能得到滿足時,必然會對工作不滿意;但當其基本保健需求得到滿足時,卻只是對工作不會感到不滿足
激勵因子:與工作的本質及其挑戰有關,會提昇工作滿足
()McClelland三需求理論
1.成就需求 (nAch):是超越他人、達到一組標準、與追求成功的驅動力
2.權力需求 (nPow):能夠影響他人行為的需求
3.歸屬需求 (nAff):對渴望友情與親密人際關係的需求
三、當代的激勵理論(P361)
()目標設定理論:明確的目標會增加工作績效,一個困難的目標若能在事先被接受,則其績效會比簡單目標的績效來的更高
1.達成工作目標的企圖心是激勵的主要來源
2.明確的目標會增加工作績效
3.讓員工參與目標設定是有用的
4.回饋是有用的
5.目標設定理論中的權變因素
1.目標承諾-以個人對目標的承諾為前提,個人有決心達成目標
在下列三種情況下,最有可能產生對目標的承諾:
(1)當目標是眾人皆知,
(2)員工具有內控的特質,認為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3)目標是自我設定而非被指派時
2.自信能力-是指個人對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的信念
3.國家文化-理論和國家文化息息相關
整體而言,目標設定理論結論是,企圖心如同明確與困難的目標一樣,它們都可以是一種很大的激勵力量。在適當的情況之下,它們可以導致較高的績效。但沒有證據指出這樣的目標與工作滿足感的增加有關。
()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
1.增強理論認為個人的行為是其結果的函數,真正控制行為的是增強物(reinforcers)
2.增強物-是一件行為的結果,如果在某種行為發生後立即給予增強物,則可增加該行為重覆發生的機率
3.研究指出增強作用是影響工作行為的一項重要因素,但增強並不是員工激勵程度差異的唯一解釋。
()工作設計理論
工作設計(job design)-指將任務集結成一個完整工作的方法
         管理者可用哪些方法來設計具激勵性的工作呢?
1.工作擴大化(job enlargement)-增加工作範疇,以擴展水平方向的工作。增加工作中所包含不同任務的數目,並增加這些任務重複發生的頻率
2.工作豐富化(job enrichment)-藉由賦予規劃與評估的責任,垂直擴展員工的工作範疇。工作深度(job depth)可增加員工對工作的控制程度。員工被授權來執行原先應由管理者完成的部分任務。有關工作豐富化對績效的研究證據,並沒有獲得一致的結論
3.工作特性模型 (job characteristics model, JCM)-定義五種主要的工作特性,它們彼此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對員工生產力、動機與滿意度的影響。
工作特性模型 (JCM)定義了五種主要的核心構面
(1)技術多樣性-工作上需要多樣性活動的程度
(2)任務完整性-工作上需要完成一個整體而可明確分隔工作的程度
(3)任務重要性-該工作會影響其他人工作及生活的重要程度
(4)自主性-在排定工作時間與決定執行步驟上,個人所擁有自由、獨立性以及判斷力的程度。
(5)回饋性-指完成一項工作時,個人對於其工作績效所能得到直 接與清楚訊息的程度。
       根據JCM的建議,指出在五種核心構面上,最有可能改善的工作類型
(1)合併任務:
(2)創造自然的工作單位:
(3)建立顧客關係
(4)垂直工作擴展:
(5)開放回饋管道:
()公平理論:激勵與知覺
1.員工會認知到他們的產出與投入間的關係,然後會進一步比較自己和他人的投入產出比率
2.在公平理論中,需注意員工所選擇用來比較的「參考標的(referent)」。
參考者可分為他人、系統與自我。
3.員工察覺不公平的反應
1.扭曲自己或他人的投入產出
2.誘導他人改變其投入與產出
3.做出改變自己投入與產出的行為:員工的激勵是同時受「相對」與「絕對」的獎賞所影響
4.選擇與不同的對象比較
5.離職
      4.過去公平理論著重於分配公平(distributive justice)。分配公平是指每個人所得到的獎勵是公平的。
5.最近較重視的是程序公平(procedural justice)。程序公平是指決定獎勵分配的過程是公平的。
()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主張個人會根據行為所產生某種結果的期望,以及此結果對個人吸引力的大小,而有某種行為的傾向
1.預期(努力-績效之連結)-個人所認知投入一定的努力後,會達到某種績效的可能性
2.手段 (績效-獎酬之連結)-個人對於「有水準以上的表現,就可得到預期成果」的相信程度
3.等價(獎賞的吸引力)-個人對投入工作後的可能結果或獎賞的重視程度
這個理論所強調的是薪酬或獎賞,組織所提供的獎賞,必須與個人的需求一致
提醒管理者去瞭解,為何員工視某些結果為具吸引力,而某些又不具吸引力,畢竟,我們想用員工認為有正面的價值的事物,來激勵他們。
()整合當代激勵理論

四、當代的激勵議題(P370)
()跨文化挑戰
()激勵特殊員工群體
1.激勵多樣化的員工:
(1)由彈性來激勵多樣化的員工
(2)彈性工作/工作排程
壓縮的工作週(compressed workweek)
彈性工時(flexible work hours/flextime)
工作分攤(job sharing)
電子通勤(telecommuting)
2.激勵專業人員
(1)專業人員的特徵
(2)激勵專業人員的東西
3.激勵臨時(contingent)員工
4.激勵低技能者、最低工資員工
   ()設計適當的報酬機制
1.公開帳目的管理(open-book management):是指與員工分享公司帳目資訊,以激勵員工在工作上作出更好的決策,與更瞭解他們工作的意涵、該如何做及其對績效的衝擊等方法。
2.員工認同制度(employee recognition programs):即管理者對員工個人的注意,以及對一項成功工作表達管理者的興趣、認同與欣賞。
3.按績效計酬機制(pay-for -performance):指以某種衡量方式來衡量員工的績效,而後據以支付員工薪資的報酬方式。
4.股票選擇權制度(stock option programs):以設定的價格讓員工購買股票所有權的一種獎酬方式。

五、從理論到實務:對激勵員工的方針建議
1.認同個人差異
2.獎酬與績效的連結
3.適才適所
4.檢視系統公平性
5.使用目標
6.使用表彰
7.讓員工認為目標是可達成的
8.不要忽略金錢
9.個人化獎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 • 本法適用於行政院及其所屬各級機關。但國防組織、外交駐外機構、 警察機關組織、檢察機關、調查機關及海岸巡防機關組織法 律另有規 定者,從其規定。 •       機構 VS 附屬機構 機構 機關依組織法規將其部...